如何有效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游

2025-05-08 15:15:17    来源:中国廉政法治网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未成年人触网现象日益普遍,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是迷网导致大部分未成年迷网络世界不能自拔;二是网络游戏虚拟世界产生心理依赖,导致未成年人厌学、叛逆、逃学等;三是长期黑加白沉迷游戏对未成年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影响;四是低级游戏诱导导致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等。这些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就如何破解未成年人触网问题,浅谈几点建议。

加强家庭监护与教育。一是社区和学校应定期组织开展针对家长的网络素养培训活动,包括网络安全知识、常见网络应用的使用与风险防范等内容,帮助家长了解网络环境知识,提高家长对未成年人上网行为的监管能力。二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与沟通机制。家长要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生活中的经历和感受,关注其心理需求和情绪变化,营造和谐、信任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遇到网络相关问题时愿意主动向家长倾诉。三是家长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减少在孩子面前过度使用手机、沉迷网络游戏等不良行为,避免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例如,规定家庭中的“无手机时段”,如用餐时间、亲子互动、晚上休息时间等,全家人共同遵守,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强化学校教育与管理。一是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的常规课程体系。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编写系统、科学的网络教育教材或校本课程,涵盖网络安全、信息辨别、数字公民意识等方面的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全面、深入的网络教育。二是加强教师网络教育培训。教育部门应定期组织教师开展网络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的网络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使其能够熟练掌握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网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三是建立健全校园网络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校园网络使用规章制度,禁止学生在课堂上、午休中、作息后使用手机,不得浏览不良网站等,并设立专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学生上网行为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学生及时进行教育和纠正。四是优化校园网络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学习资源和平台,如校园内网、在线图书馆、教育资源库等,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及时过滤不良信息,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优化社会网络环境治理。一是加强网络内容监管。政府相关部门对各类网络平台发布的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筛选,及时发现并删除涉及暴力、色情、恐怖、赌博等有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严厉打击制作、传播不良信息的行为,净化网络空间。二是加强对网络游戏行业的监管。制定严格的游戏审批标准和运营规范,限制未成年人注册和使用网络游戏的时间和消费额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例如,实施实名认证制度,要求游戏企业在用户注册时必须验证其真实身份信息,并对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长进行严格限制。三是建设多元化的未成年人课外活动场所和设施。 政府应加大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在社区、公园等建立儿童游乐区、青少年宫、体育场馆等,并配备相应的活动器材和专业指导人员,为未成年人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选择,减少他们对网络娱乐的依赖,并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活动,吸引未成年人走出家门、走进社会,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社会责任感。

多方联动协同合作。一是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作配合。网信、公安、文化、教育等政府部门应加强沟通协作,建立跨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在网络环境治理、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形成工作合力。例如,针对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负责依法打击处理,网信部门负责技术监测和溯源追踪,文化部门负责对网络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等,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维护网络秩序和社会稳定。二是引导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志愿者团体、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到未成年人触网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中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辅导、网络素养培训、公益活动等形式,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总之,破解未成年人触网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等各方共同努力,多面发力,齐抓共管,形成完整的共同治理体系,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健康、安全、有序的网络环境,助力他们茁壮成长。(石平 石福涛)


[编辑:苏根旺]

免责声明|机构设置|联系方式|主管:中国行为法学会|主办:中国行为法学会廉政研究委员会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北京网络行业协会|网络 110报警服务|不良节目举报|中国互联网协会|北京文化市场举报热线|首都互联网协会

©2013-2022 lzhcn.cn 版权所有京ICP备09001449号-8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