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治“四风”顽疾 走好“第一方阵”

2024-02-23 17:10:37    来源:人民网    

“中央和国家机关不是歪风陋习的‘防火墙’,不是弊绝风清的‘保险箱’”“要举一反三、警钟长鸣,使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为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2月20日在京召开的中央和国家机关警示教育会强调。

中央和国家机关警示教育会每年召开一次。今年的会议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作风建设”为主题,集中通报了近三年中央和国家机关查处的45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涵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6个方面问题。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郭文奇讲话要求,中央和国家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案为鉴、以案促改,着力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机关,坚定走好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

从中央和国家机关、领导干部做起,驰而不息纠治“四风”顽疾,常态化制度化改进作风

近三年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员干部各类违纪问题中占比最高。从违纪部门看,中央和国家机关不少部门都查处过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从违纪情形看,既有屡禁不止的老毛病,也有改头换面的新表现,有的对党中央三令五申置若罔闻,特别是违规接受宴请、违规收受礼品礼金、违规公款旅游等问题易发高发。

中央纪委常委、国家监委委员,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副书记、纪检监察工委书记王爱文指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在中央和国家机关易发多发,深入分析这些案件,有以下特点:从单位类别看,部门所属企事业单位、垂管单位发生问题比较集中;从重点人群看,部门内设机构、所属单位“一把手”发生问题比较集中;从时空特点看,元旦、春节、中秋、国庆等节假日,“八小时之外”,公务旅游,休假探亲,外出挂职时发生问题比较集中;从载体特点看,因各种老乡、同学、战友等“圈子”引发的“四风”问题比较集中。

对于“四风”问题易发多发的根源,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彭宏分析,一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地位作用特殊,党员干部在社会上关注度高,受到不良风气侵蚀的风险更大;二是不正之风隐形变异呈现新苗头,日常监督难度加大;三是思想教育、纪律约束特别是执行制度规定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堵塞漏洞、补齐短板、健全制度还需加强。

会议要求从中央和国家机关、领导干部做起,驰而不息纠治“四风”顽疾,常态化制度化改进作风。王爱文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关注、持续用力纠治“四风”。一是加强对部委所属企事业单位、垂管单位的监督管理;二是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三是加强对干部节假日、出差等特殊时段的提醒;四是教育党员干部自觉远离各类“圈子”。

狠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歪风,层层带动各级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转作风树新风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是阻碍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历史伟业顺利推进的“绊脚石”。中央和国家机关在党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处于特殊重要位置,必须带头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坚决斗争,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层层带动各级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转作风树新风。

从现场通报案例看,中央和国家机关党员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大致分为以下三类:一是政绩观错位,为了个人出成绩罔顾客观实际,拍脑袋盲目决策,不惜损害人民群众利益;二是在工作中不担当不作为、懒政怠政,挖空心思弄虚作假、逃避责任,甚至滥权妄为,给党的事业造成极大危害;三是作风漂浮,对待工作敷衍了事、失职失责,使群众利益受损甚至使国家利益面临损失风险。

“尽管案件数量不多,但发生在践行‘两个维护’‘第一方阵’的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应当高度警惕,引以为戒。”王爱文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要求,着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2018年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新增了关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条款,2023年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处分条款由四项扩展为六项,对于“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只表态不落实”“政绩观错位”等行为以违反政治纪律定性,并明确这几类视情节给予党内警告直至开除党籍处分。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违背我们党的性质、立场和宗旨,绝不只是思想方法、工作作风问题,是深层次的政治问题。”彭宏说,要落实好此次会议提出的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有关具体措施,积极运用主题教育整改整治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自己找、领导点、社会评、群众提等方式,切实找准查实问题,持续发力、综合治理,推动作风建设持续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

纠治滥发津补贴等问题,用党和政府的“紧日子”换老百姓的“好日子”

党中央多次要求过“紧日子”,压缩“三公”经费,目的就是用党和政府的“紧日子”换老百姓的“好日子”,用“三公”经费的“减法”助力民生福祉的“加法”。

通报显示,有的领导干部巧立名目发放津补贴,有的金融单位办公条件追求豪华气派,这反映出一些党员干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自觉性不强、过“紧日子”尚未入心见行。

2013年11月,党中央就出台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党政机关应当坚持从严从简,勤俭办一切事业,并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

“党中央三令五申要求过‘紧日子’,仍有少数党员干部视若无睹、充耳不闻,纪律规矩意识淡薄,严重损害了党员干部形象。”市场监管总局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宋玉川表示,针对案例暴露的问题,必须举一反三、引以为戒,加大对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的学习宣传教育力度,把严的要求贯彻到监督执纪全过程。

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一十四条在明确违反有关规定自定薪酬或者滥发津贴、补贴、奖金等违纪事项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福利”一项;第一百一十九条对违反办公用房管理等规定的处分事项除了超标准配备、使用办公用房外,还增加了“未经批准租用、借用办公用房”一项。

“上述变化将一些突出问题和新型违纪行为列入‘负面清单’,释放了紧盯不放、寸步不让的强烈信号。”文化和旅游部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蒋清华称,要加强制度建设,形成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要善于在制度的轨道上推进各项事业,做制度执行的表率;要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及“三重一大”事项议事规则;要健全完善科学、合理、公平的薪酬分配制度,在合法合规合纪的前提下,切实保障职工正当权益和福利待遇,促进事业全面发展。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多名与会人员表示,将把违规滥发福利和未经批准租用、借用办公用房等行为作为监督执纪重点,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在全链条全周期全覆盖上持续用力。

把纪法教育、警示教育、廉洁教育贯通起来、融入日常

党员干部出现“四风”问题,往往都是从所谓“小事”“小节”开始的。

生态环境部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郝兴国分析,从通报的典型案例看,不少当事人都是利用中央和国家机关干部的特殊身份、打着中央和国家机关“金字招牌”,谋取不正当利益;这些“四风”问题背后,都源于当事人对纪律规矩的失守,有的人总认为办一次事、吃一次饭、喝一次酒、收一次礼、逾一次规等,不会发生大的问题,最终由量变引发质变,走上破纪破法不归路。

郝兴国说,中央和国家机关处在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第一方阵”“第一公里”,必须带头做遵规守纪的模范。要突出纪律教育,特别是要抓好警示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案为鉴,时刻紧绷纪律规矩之弦,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对吃喝送礼等温水煮青蛙式的“围猎”保持足够清醒。

此次警示教育会的一个创新是,不仅通报典型案例,还附上了相应的纪法条款,以案明纪、以案释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操性。

例如,会议在通报花样翻新收送礼品礼金问题时,直指利用快递“隔空”收送礼品礼金成为当前值得关注的现象,并列出案例,随后附上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有关规定。

光明日报社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石培琴称,党员干部之所以发生违规违纪问题,不少源于对党规党纪不上心、不了解、不掌握,在工作过程中逾越底线不自知、跨过红线不自觉。实际工作中应把纪法教育与警示教育、廉洁教育贯通起来、融入日常。在纪法教育中,运用典型案例开展“沉浸式”教育,增强针对性、穿透性;在警示教育中,对照纪法条款说案例,围绕案件违纪事实、处分依据、处分档次等核心内容进行释纪说法,督促党规党纪真正入脑入心;在廉洁教育中,坚持纪律红线约束和反面警示相结合,持续放大廉洁文化教育引导、激励浸润作用。

“如何深化拓展纪律教育?内容上要突出重点、结合融合,形式上要灵活多样、有力有效。”郝兴国说,要与党性教育相结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凝心铸魂,真正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不断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要开展好集中性纪律教育,深入学习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高度重视年轻干部纪律教育,常态化开展廉政党课、警示教育,使党员干部把纪律要求刻印在心;要注重培育廉洁文化,积极宣传廉洁理念、廉洁典型。

宋玉川说,要及时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会议精神和警示教育通报,以案示警、以案明责、以案促改;要加强经常性党章党规党纪教育,特别是加强对年轻干部、新提任干部、新录用干部、援派挂职干部的纪法教育,强化廉政提醒;要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加大典型案例通报曝光力度,综合运用专题通报、个案剖析、拍摄制作警示教育片等方式,强化震慑效应;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


[编辑:苏根旺]

免责声明|机构设置|联系方式|主管:中国行为法学会|主办:中国行为法学会廉政研究委员会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北京网络行业协会|网络 110报警服务|不良节目举报|中国互联网协会|北京文化市场举报热线|首都互联网协会

©2013-2022 lzhcn.cn 版权所有京ICP备09001449号-8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797号